个人关于怛罗斯之战史料收集和见解

精华修改于2022/08/261041 浏览历史传记
先引用一下《资治通鉴》的原话
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翰每遣使入奏,常乘白橐驼,日驰五百里。
战争之前:
《资治通鉴》唐本纪三十一卷:天宝元年各处节度使官方兵力
是时,天下声教所被之州三百三十一,羁縻之州八百,置十节度、经略使以备边。
安西节度抚宁西域,统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治龟兹城,兵二万四千。
北庭节度防制突骑施、坚昆,统瀚海、天山、伊吾三军,屯伊、西二州之境,治北庭都护府,兵二万人。
河西节度断隔吐蕃、突厥,统赤水、大斗、建康、宁寇、玉门、黑离、豆卢、新泉八军,张掖、交城、白亭三守捉,屯凉、肃、瓜、沙、会五州之境,治凉州,兵七万三千人。
朔方节度捍御突厥,统经略、丰安、定远三军,三受降城,安北、单于二都护府,屯灵、夏、丰三州之境,治灵州,兵六万四千七百人。
河东节度与朔方掎角以御突厥,统天兵、大同、横野、岢岚四军,云中守捉,屯太原府忻、代、岚三州之境,治太原府,兵五万五千人。
范阳节度临制奚、契丹,统经略、威武、清夷、静塞、恒阳、北平、高阳、唐兴、横海九军,屯幽、蓟、妫、檀、易、恒、定、漠、沧九州之境,治幽州,兵九万一千四百人。
平卢节度镇抚室韦、靺鞨,统平卢、卢龙二军,榆关守捉,安东都护府,屯营、平二州之境,治营州,兵三万七千五百人。
陇右节度备御吐蕃,统临洮、河源、白水、安人、振威、威戎、漠门、宁塞、积石、镇西十军,绥和、合川、平夷三守捉,屯鄯、廊、洮、河之境,治鄯州,兵七万五千人。
剑南节度西抗吐蕃,南抚蛮獠,统天宝、平戎、昆明、宁远、澄川、南江六军,屯益、翼、茂、当、巂、柘、松、维、恭、雅、黎、姚、悉十三州之境,治益州,兵三万九百人。
岭南五府经略绥静夷、獠,统经略、清海二军,桂、容、邕、交四管,治广州,兵万五千四百人。
此外又有长乐经略,福州领之,兵千五百人。东莱守捉,莱州领之;东牟守捉,登州领之;兵各千人。
凡镇兵四十九万人,马八万馀匹。 开元之前,每岁供边兵衣粮,费不过二百万;天宝之后,边将奏益兵浸多,每岁用衣千二十万匹,粮百九十万斛,公私劳费,民始困苦矣。
TapTap
根据资治通鉴和各方史料记载,安西节度使常备有2.4万唐军
唐朝方面:
在怛罗斯之战之前,中西方没有发生过直接军事冲突。唐太宗即位,采取了积极的民族政策,主要以羁縻统治、以夷制夷的方略为主,同时辅以军事威慑和不定期的军事行动。
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时期,先后攻灭dong突厥,征伐薛延陀、高丽、百济、回纥、吐谷浑、高昌、契丹、西突厥和吐蕃等。唐玄宗开元年间、天宝初年,唐朝国力蒸蒸日上,对周边地区在各个方面的影响非常广泛, 是当时的欧亚大陆上首屈一指的强国。
《资治通鉴》唐本纪三十卷记载:“于诸色征人及客户中召募丁壮,长充边军。”
及边疆各节度使可自行在当地进行募兵,开元二十六年,玄宗下令停止从内地征发长征健儿去往边疆戍边,至怛罗斯之战时,府兵制已名存实亡,这也是高仙芝一军中唐协军较多的原因之一。
阿拔斯方面:
阿拉伯帝国(中国史书上称为大食)在四大哈里发时期(632—661 年),都城在麦地那。第四代哈里发阿里迁都库法,后不幸遇刺身亡。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继任,建都大马士革,为倭马亚王朝(661—750 年),旗帜尚白,中国史书称“白衣大食”。这一时期是阿拉伯帝国的全盛时期,逐渐扩张成为 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一个大帝国。
公元749年,艾布-穆斯林(阿布-穆斯林)成功推翻伍麦叶王朝在当地的统治,后占领伊拉克地区首府库法并击败前来增援的伍麦叶大军,阿布-阿拔斯乘此机会成立阿拔斯王朝。
TapTap
战争起因:
这里不详细说明,关于石国被灭史书有记载,各方资料也很多 总结其实就一句话
高仙芝:“boy,借个人头,领个军功”
根据唐朝前期扩张性基本国策和军功入仕制,唐边防将领经常会主动挑起争端,以便达到出兵的借口(这里就不列举详细案例了)
战时对比:
主将:高仙芝
TapTap
部队(这里争议较大,我只按我这边根据史料参考后得出的参战兵力来)大致为唐军本部军队7-8千人,仆从军大概为1.4-1.5万人 仆从军主要由拔汉那部和葛逻禄部组成
阿拔斯
主将:艾布-穆斯林
TapTap
部队(阿拉伯方面关于兵力史料缺失):大致为阿拔斯本部军队5-7万人,仆从军4-5万人
仆从军主要由阿拔斯治下个藩属国
战争过程:
由于阿拉伯方面关于怛罗斯之战记载稀缺,可参考的只有我们自己的古籍 以下是本史籍关于此战的原文
《旧唐书》李嗣业传
群胡忿之,与大食连谋,将欲攻四镇。仙芝惧,领兵二万深入胡地,与大食战,仙芝大败。会夜,两军解,仙芝众为大食所杀,存者不过数千。事窘,嗣业白仙芝曰:“将军深入胡地,后绝救兵。今大食战胜,诸胡知,必乘胜而并力事汉。若全军没,嗣业与将军俱为贼所虏,则何人归报主?不如驰守白石岭,早图奔逸之计。”仙芝曰:“尔,战将也。吾欲收合余烬,明日复战,期一胜耳。”嗣业曰:“愚者千虑,或有一得,势危若此,不可胶柱。”固请行,乃从之。路隘,人马鱼贯而奔。会跋汗那兵众先奔,人及驼马塞路,不克过。嗣业持大棒前驱击之,人马应手俱毙。胡等遁,路开,仙芝获免。仙芝表其功,加骠骑左金吾大将军。
《新唐书》李嗣业传
初,仙芝特以计袭取石,其子出奔,因构诸胡共怨之,以告大食,连兵攻四镇。仙芝率兵二万深入,为大食所败,残卒数千。事急,嗣业谋曰 :“将军深履贼境,后援既绝,而大食乘胜,诸胡锐于斗,我与将军俱前死,尚谁报朝廷者?不如守白石岭以为后计 。”仙芝曰 :“吾方收合馀尽,明日复战 。”嗣业曰 :“事去矣,不可坐须菹醢 。”即驰守白石,路既隘,步骑鱼贯而前。会拔汗那还兵,辎饷塞道不可骋,嗣业惧追及,手梃鏖击,人马毙仆者数十百,虏骇走,仙芝乃得还。表嗣业功,进右金吾大将军,留为疏勒镇使。城一隅阤,屡筑辄坏,嗣业祝之,有白龙见,因其处蕝祠以祭,城遂不坏,汉耿恭故井久涸,祷已,泉复出。初讨勃律也,通道葱领,有大石塞隘,以足蹶之,抵穹壑,识者以为至诚所感云。
《资治通鉴》唐本纪,第三十二卷
高仙芝之虏石国王也,石国王子逃诣诸胡,具告仙芝欺诱贪暴之状。诸胡皆怒,潜引大食欲共攻四镇。仙芝闻之,将蕃、汉三万众击大食,深入七百馀里,至恒罗斯城,与大食遇。相持五日,葛罗禄部众叛,与大食夹攻唐军,仙芝大败,士卒死亡略尽,所馀才数千人。右威卫将军李嗣业劝仙芝宵遁,道路阻隘,拔汗那部众在前,人畜塞路;嗣业前驱,奋大梃击之,人马俱毙,仙芝乃得过。
《通典》这本史籍关于此战记载的可信度不是很高,故不取
TapTap
对于高仙芝来说,此战是一场遭遇战,高仙芝认为,与其让石国王子去黑衣大食请求增援,来主动进攻安西都护府,不如先发制人,给他一拳,敌部众区区虫豸,定如以往的西域小国一样,轻松踏破。 但由于事先的情报不足,高仙芝深入敌境七百余里,在怛逻斯城与阿拔斯军队遭遇,于怛罗斯河两岸进行决战。
唐在西域地区的统治并非直接的管理,虽然石国此前惨遭灭国,但是在阿拔斯帝国的支持下,此时已经复国,并进行了相应的布防。怛罗斯是石国防守的战略要地,并且距离阿拉伯帝国的军事据点撒马尔罕非常近。与阿拉伯帝国军队在此作战,他们将具有非常好的地理优势。抵达怛罗斯的高仙芝完全没有想到石国已经早有布防,突袭不成。高仙芝并没有选择撤退,他选择攻城。
TapTap
而此时,艾布-穆斯林在接到高仙芝率军进攻怛罗斯后,立马率领早已集结好的十余万大军前往怛罗斯增援,与高仙芝的军队在怛罗斯附近遭遇。
令高仙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对手已经远非不堪一击的西域小国军队。该军队有着良好的战术素养,尤其在攻城、守城方面有着丰富经验,而且在人数上远远优于唐军。 而此时唐军远离本土、深入敌国境内作战的劣势就暴露出来了,那 就是后勤补给不足,援军派遣困难。以前高仙芝虽然也是远程奔袭,但是往往能够很快结束战斗,迅速就地补给。
此时经过5天的对峙,唐军在后勤补给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孤军深入的高仙芝在战略上处在了劣势。 怛罗斯城已经被阿拉伯帝国占领,同时又距离阿拉伯帝国非常近,在后勤补给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更适合与唐军进行持久战。
后艾布-穆斯林发觉自己久攻不下,便重金收买葛逻禄军,其后结局懂的都懂,高仙芝所部由于葛逻禄军的突然反叛,致使本部被前后夹击,陷入包围,而另外一支盟军拔汗那部众见状,也迅速溃散。
最后在李嗣业的建议下,才决定突围而出,途中遇到了先前溃逃的拔汗那部众,大量乱糟糟的兵马争先恐后奔命,造成道路堵塞。李嗣业“持大棒前驱击之,人马应手俱毙。胡等遁,路开”成功杀出一条血路,从而突围。
高仙芝孤军深入+客场作战+本部军过少+情报缺失
VS
艾布-穆斯林以逸待劳+主场作战+本部军充足+万事俱备。
从军事上看是必败无疑,但就算如此,开战的前几日也是双方互有胜负战至平手
战后:
唐军退回安西都护进行修整,高仙芝因此战失利,被解除安西四镇节度使之职,入京任右金吾卫大将军,接任安西节度使的是帝国双璧另一位,封常清(更是位重量级)
阿拔斯战后立即派人来与唐朝讲和,两国外交上未发生显著变化,而艾布-穆斯林,这个阿拔斯建立的大功臣,由于功高震主被新任哈里发忌惮,于公元755,被陷害致死
推测:
个人推测,若高仙芝没有被贬职且无后续的安史之乱,艾布未被陷害,高仙芝可能会主动申请从内地征调唐朝正规军,并征集安西境内的属国仆从军,主动攻入阿拔斯境内,跟艾布-穆斯林再来一场大战
这是继圣殿骑士团一案见解后的第二个历史贴,希望大家能从中获取知识来充实自我,另外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嗒啦啦4_比心]
参考文献:
《旧唐书》——刘昫
《新唐书》——曾公亮
《资治通鉴》——司马光
《册府元龟》——杨亿、王钦若
《通典》——杜佑
《怛罗斯之战》——白立超
《府兵制度研究》——岑仲勉
34
8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