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山林」全景布局

精华更新时间2021/10/163210 浏览攻略
城市·山林这个名字出自元代诗人谭惟则的《狮子林即景》,原文是“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描写的是苏州园林狮子林,人人都说我居住在城市里,我自己感觉却像身处万山之中,在布局的时候就希望把这种城市与自然和谐的景象展现出来,虽然但是,我的城市与山林是分隔开来的,可并不妨碍我在这卖弄风骚。
TapTap
TapTap
「城市」
城市的布局是从水月庭院开始的,这块是我放的最顺利也是最舒服的一块地,其实摆放的并没有什么规律,具体让我讲也讲不清楚,主要是庭院和船舫环绕着水面组成一个环,巽塔和仙树围绕着池塘又组成一个环,民宅进行围合成小院,道路穿插其中,环环相扣。可能是丰富的水元素和蓝绿色调让我感受到苏州的小桥流水人家,也可能是不太规则的民宅摆放让我体会到古老而又悠长的小巷。其实就是我对苏州这座城市的感觉与印象,以及对整座城市肌理的掌控,放大来看会发现,城市内建筑的疏密、颜色都是相近的。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我搭围墙的方式可能也和大家的不一样,在上面两图中我也有使用围墙,但是用的不多,对于围墙的用法,我一般是只用在建筑的前面,也就是我们眼睛正对着能看到的一面,并且是临水而墙,具有观赏性。第二张图是以建筑本身为墙,只用一堵墙把两个民宅连接起来,同样围合成小院。之所以这样用主要还是为了节省地块,如果我们要建一个6*6的小院,占地36格,已经能放下不少东西,但是如果想用围墙完全围起来,就要用到8*8一共64格地,围墙所用的面积几乎就要追上小院的面积了。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半城山水》
TapTap
「山林」
山林部分主要以山·水·林等元素围绕着一些亭台楼阁为主题的布局,表现的是郊野之景。
TapTap
TapTap
接下来的第一张图是原全景图的截图,第二张是经过再再再ⁿ调整过的,主要是调整了道路的走向。一开始的道路都是笔直的连接,两旁会种些树加以遮挡,但是由于地形本来就狭窄,把路放中间两旁再种树就几乎占满的所空格,没有多的位置摆放其他建筑。为了摆下其他建筑丰富布局以及有更好的观赏面,就把道路多折了几下,由此才有了夏日垂钓的位置,这也是我个人认为在布局中的点睛之笔。第二张图下方的道路相比于第一张图就显得更加自然,主要还是我感觉寄情兰亭与凉亭雅趣那块有些别扭,原先的道路也由两折变为三折,把祈福仙树环绕起来,也确实和谐不少。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田园牧歌」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过渡与生产」
过渡是指城市和山林之间的区域,在过渡这块自认为是处理得一般般的,个人想法是在规整中体现出些许凌乱,凌乱中又透露出规整。在有雕像的地方自然也是物尽其用,主要产业是丝绸与制伞,制伞是为了杭州的商栈贸易。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思路」
在布局苏州的时候会发现有一大困难,便是苏州凌乱的地形,大大小小的水面镶嵌在地面上造成了歪歪扭扭的地形。在布局时常会以水面为边界向内布局,而我的想法是把水面包围在布局之中。下图中的古柳迎春、夏日垂钓以及凉亭雅趣便是因此特意对向水面,同时形成了对景关系。
TapTap
同理,云岩寺塔、林间居以及竹林花园也是如此,登云岩寺塔,赏水、赏桥、赏山。把云岩寺塔放在此处还有一重要原因,在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中,有一著名经典借景,便是远借北寺塔,北寺塔距拙政园有千米之遥,而在园中举目远望,北寺塔的倩影与园景融为一体,妙不可言。在布局中便希望借东园与云岩寺塔复刻此景。
TapTap
说的再多不如来我的城市亲自瞧一瞧?
从羽翼仙访问我的『城市·山林』:C7CWPSD66
——END——
64
8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