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趣闻】《三国演义》里唯一的中秋节

2021/09/1846 浏览三国趣闻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遥祝主公们中秋佳节欢乐无限多,健康更平安。
TapTap
今天给主公们分享一则中秋节的三国故事,也是三国演义里唯一一次提到中秋节。引自《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原文是这样说的,“时值八月中秋,是夜银河耿耿,玉露零零,旌旗不动,刁斗无声”,没有诗,没有月,只有去日无多的悲凉和出师未捷的焦虑。原定夹攻曹魏的计划,随着当晚东吴兵败合淝战报的到来而归于烟灭,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已成定局。而孔明更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拖不起了,因此,这个中秋夜赏月是顾不上了,最重要的是向月再借五百年,以延长生命,他认认真真地给上天写了一封信:“伏望天慈,俯垂鉴听,曲延臣算,使得上报君恩,下救民命,克复旧物,永延汉祀。非敢妄祈,实由情切”。
TapTap
诸葛亮在大帐内安排了49盏小灯,7盏大灯,中间有一盏本命灯。在中秋节点灯,诸葛亮在这块儿祭拜天地,祭祀星斗,祭祀月亮,来延长自己的寿命。毕竟,他曾经成功地借过东风,因此,他觉得这一次应该也有希望。
而走到五丈原的诸葛亮的确已经没有本钱了,况且,就算老天爷开恩,再借给他五百年,蜀汉又能如何?说到底,诸葛亮只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谋略家,却并不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更不是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所以,如果只有张良萧何,而无韩信,刘邦别说玩什么楚汉争霸,他可能连三秦都出不了。
但很可惜,这时的蜀国,不但没有韩信,甚至连关张赵都已用尽。“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如此局面,夫复何言?
所以,诸葛亮六出祁山,说到底是政治家在干军事家才能干的事。孔明先生的确鞠躬尽瘁,但大量精力都耗在诸如对一个普通士兵受罚二十军棒都要亲自过问这样的小事上,就连司马懿都觉得这不是个事儿,忍不住都要提醒他这样的工作作风要不得。
人的精力总量就这么多,小事精细到夸张,大事就必然糊涂。例如,对于军事统帅而言,委派合适的将领做合适的事是最基本的调度能力。但在街亭这么牵动战事全局的大节点上,他却错误地用了马谡,这也证明了诸葛亮这方面的能力比刘奋还不如(刘备就在临终前曾提醒过他,马谡不堪重任),更不用说曹操了。
诸葛一生唯谨慎,谨慎二字放在普通人身上,那是美德,但放在军事统帅身上,则是致命的缺点。古今中外的名将,无不在一场场伟大的冒险中重新定义着战争。
没有项羽的破釜沉舟孤注一掷,秦帝国会不会速亡还属未定之天。没有韩信井陉冒险背水一战,刘邦就不可能有出头之日。
而且,正是由于诸葛亮的这种谨慎,使他此前没有勇气和胆魄去接受魏延出斜谷奔袭长安的大战略,那可能是战运曾给过他最好,但也是最后一次翻盘的机会。
诸葛亮当晚的借寿作法最终以突然进账汇报工作的魏延一脚踏灭作法主灯而告终结。三国中秋的那轮明月下,只留下了卧龙那一声长长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