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霸业(黄巾剧本背景)–党锢之祸与黄巾起义(2)

精华2020/04/12643 浏览政史人文地
桓帝在位时,前期是梁冀专制,后期则五侯横暴,官僚和太学生与外戚宦官的斗争,从一开始就非常激烈。顺帝死后,围绕立帝问题,进行了多次较量,最后梁冀杀了反对派首领李固、杜乔,拥立桓帝。梁冀失败后,桓帝又被宦官所挟制,这就进一步引起了一部分官僚、太学生的愤怒。白马令李云露布上书,揭露宦官专权乱政,触犯了宦官的忌讳,被逮捕下狱。弘农郡五官掾杜众对李云以忠谏获罪,表示同情,又上书说愿与李云同日死。李固、杜乔和李云、杜众的斗争,得到了社会上的普遍同情,前后李杜之名,声满天下。
TapTap
跋扈将军梁冀
桓帝后期,宦官集团独霸政权,在这种背景下,涌现出一大批以清高自守,敢于抨击宦官势力的反对派人物。杜密为北海相,刘祐为河东太守,都翦除了一批所属县令长中的宦官党羽。其他如南阳太守成瑨,山阳太守翟超,东海相黄浮等,都因与宦官势力斗争而名闻一时。
在反对宦官集团的斗争中,李膺成为著名领袖。李膺出身于衣冠望族,他任河南尹时,因打击宦党而下狱,不久复为司隶校尉。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畏罪躲在张让家中。李膺派人到张让家中搜出处死。许多宦官害怕李膺,不敢走出宫门。李膺敢于打击当权的宦官,名声越来越大,士大夫如能得到他的接待,就被认为是莫大的荣誉,称之为“登龙门”。
TapTap
他与太尉陈蕃、南阳太守王畅都受到士大夫阶层的敬重, 在太学诸生中,流传说:“天下楷模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以李膺、陈蕃等为首的反宦官斗争引起了宦官集团的嫉恨。延熹九年(166 年),宦官派人诬告李膺与太学生及郡国生徒朋比为奸,“诽讪朝廷, 疑乱风俗”。桓帝遂诏令全国,逮捕“党人”。收执李膺等二百余人。第二年,把“党人”赦归田里,禁锢终身。
这是第一次“党锢”。
永康元年(167 年),桓帝死,灵帝继位,太后父窦武为大将军辅政。武嫉恶宦官专宠,遂与陈蕃合作,起用被禁锢的“党人”,打算消灭宦官的势力。但因事机泄漏,宦官曹节、王甫发动“事件”,窦武兵败自杀,陈蕃等被害、建宁二年(169年), 宦官侯览使人诬告张俭结党谋反,曹节又乘机奏捕“党人”。李膺、杜密、虞放、范滂等百余人,皆死狱中,其他因仇怨相牵连,以至于死、徒、废、禁者六七百人。
TapTap
6